找到相关内容10857篇,用时4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在构建和谐世界中的作用

    人人都可能获得自由。“三无”为纲、不取不;但行直心、顿悟菩提;不离世间法而出世间。佛教禅宗要最大限度地扩大自身的影响,就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普通人对于自由的渴望和内心需求。   追求自由的目的何在与对...

    汪祖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61281864.html
  • 达真堪布法语365则

    。证悟无常,是证悟空性的因。   73、,就是舍弃。舍弃对亲朋好友的贪恋心;舍弃对仇人、敌人的怨恨心。   74、面对任何人、任何事、任何境,不起烦恼,这叫看破。你要知道,没有恒常,没有长久。...身上,就在自己的身上。你自己一转,什么都会转;自己一变,什么都会变。但是自己在这个圈里转不过来,这就是问题。   295、功德是积来的,福报是修来的。想发财、想积累财富的话,你就多布施,从心里。有...

    达真堪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5522582370.html
  • 佛教法事仪轨(一)

    眼,愿我速度一切众,愿我早得善方便,愿我速乘般若船,愿我早得越苦海,愿我速得戒定道,愿我早登涅盘山,愿我速会无为,愿我早同法性身。 我若向刀山,刀山自摧折,我若向火汤,火汤自枯竭,我若向... b: 安居所依,僧坊房舍自然处,聚落,兰若,俗作法界等. c: 明难处,欲安居时,先思量有难无难.无难应住. 三:能安居人,比丘, 比丘尼,式叉摩那尼,沙弥,沙弥尼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151482822.html
  • 唯识学入门 - 生生不已的生命之流(1)

    这个地方,有没有出离的能力。对性空没有理解的能力,其实根本谈不上要了,了生死。   从人道到菩萨道,就从慈、悲、喜、的四无量心。我们说菩提也要有三菩提,到这里叫做证三菩提,就是你这分觉醒的心也要...

    宽谦法师

    |唯识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06102182911.html
  • 拉卜楞寺的青海籍蒙古族活佛、高僧评介

    ,投靠同乡同族的阿莽?罗藏东珠,寄宿其,拜其为师,长期相伴。他俩是师徒关系,年龄相差10岁,职务层次有别,所以前者(师父)之转世系统称之阿莽世系或阿莽且哇世系,意思是大阿莽活佛;后者(徒弟)之转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145482953.html
  • 宋辽金夏宗教史之金代佛教的延续与道教的鼎革

    臣下佞佛逾制。一次他听说臣下到寺里去见和尚法宝,法宝正坐,众大臣侧身陪坐。   海陵王十分恼怒,他说:佛本是一小国王子,能轻富贵,自修苦行,由此成佛,令人崇敬。而今人想从佛教获取福利是很荒谬的。况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150882972.html
  • 佛学与儒学

    人欲之间一取一,其所谓“中道”事实上极难把握。   在这里,刘禹锡所强调的佛教于“生成之外,别有陶冶”的观点,其实正是佛教极力要发明的。慧远当年在为沙门不敬王者所作的辩护中便已经指明:“[佛教]其为...

    向世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2481983171.html
  • 科普考察新西兰

    还有地势天然,情趣盎然的猫鼬的圈,深感不虚此行,园不在大,出奇制胜。惠灵顿动物园,果然有不少可爱的、可拍的、可圈可点的、不同凡响之“畜”。 九、中国与新西兰   在没有到新西兰以前,我对这样...

    郭耕

    |环保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5531383286.html
  • 谈心说识(三):人类自私的根源为何

    去上我而将大我引导出来之境。   “依彼转”,“转”有二义,一流转义,第七识本身相续不断之流转,二随转义第七识依第八识而转,故说依彼转。在第七识未转之前,即吾人尚未觉悟真理以前,它一昧地执取第八识...

    释依昱

    |唯识|谈心说识|自私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10045983353.html
  • 亲近善士,闻法学戒──天乙的参学时期

    之时,怎可一旦逝世去一切不顾,反而遗留一些未了的工作要我这形将入土的老朽,去完成她的遗志。说来亦不胜悲切之至了。(《中国佛教》,第二十五卷第四期,页 9 )   追随白圣学习以及后来陆续在戒场的...

    见晔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450483485.html